[“建造”与“观念”:评大舍的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 ]

彭怒

/




对于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笔者希望能以简单平实的语言和直截了当的行文方式分析其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揭示潜在的设计逻辑。


从建成效果看,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无疑是一个优美入画得近乎消失,精致细腻得近乎脆弱的建筑。这主要体现在建筑的高完成度,以及与环境的整体关系上。


首先,这个建筑具有高品质的完成度,这一点恰恰是当前中国这批明星建筑师的作品比较忽略的品质,而大舍的作品一以贯之地表现出对实际建成质量的重视。在东莞理工学院这组明星建筑师作品的大集群中,大舍三位建筑师完成的三栋建筑在实际建成质量和现场效果上也是比较突出的。除却施工质量外,相当部分明星建筑师的建筑明显缺乏建造逻辑的控制、细部设计和对设计施工全程的控制,以致于这组大集群在整体效果上相当粗陋。对比而言,大舍的建筑师们表现出相当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水准”。


1990年代末开始,在国内外建筑展览、专业杂志和出版物、大众媒体、学院讲堂的知识传播所构成的新场域中孕育了一批明星建筑师,“图像”和“概念”是这个“新场域”传播的有效方式和主要内容。建筑师有限和有目的的图像选择,媒体对明星建筑师急切的推出愿望和媒体素材求大于供从而促使媒体向建筑师示好,明星建筑师们在知识话语上的结构性优势和对话语权前所未有的重视,批评机制的尚未建立和批评话语的普遍弱势,特别是建筑知识分子批评勇气的缺失,都使得某种被建筑师和媒体操纵和预设的图像和图像所再现和塑造的那个“建筑”得到传播,同时设计概念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建筑的实际建成质量和观者的现场经验被忽视,可谓造得好不如拍得好。甚至是“非常建筑”的“北京柿子林私人会所”,其拓扑屋顶体系和室内空间体系(取景器及附属空间)之间存在的复杂的不可完全预计的相互关系(对这一关系的操作和深入发展本可以产生这个建筑最富价值的建筑学成果),檐部构造和屋顶的相互交接都同样缺少在方案阶段之后更进一步的设计控制,从而降低了这个建筑的整体品质和概念本身的强度,这绝不应仅仅归诸于施工的问题。但在图像传播中,“北京柿子林私人会所”实际建成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在“非常建筑”的炫目光环下却隐而不见了。


大舍建筑师的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明显在细部设计、设计施工全程上有着良好的控制。比如,内层玻璃盒子表面的冰裂纹丝网印刷玻璃为了形成整体连续的表皮效果,建筑师将基本印刷单元的图案设计成无缝拼接的方式,解决了基本印刷单元重复时花纹错缝的问题;而板块之间的花纹错缝问题,则是在图纸上将每块玻璃编号并定出印刷参照点坐标,不断移动位置印刷并对每个板块编号以便施工人员正确安装。这样的结果是,玻璃既取得连续完整的表皮效果,同时又使得玻璃板块的划分能根据不同转折面和开窗的需要而变化。板块的大小直接对应着人们习惯的开窗的高度、窗的比例和幕墙背后的钢架支撑。而建筑师一度有把幕墙板块标准化的想法,这样做,当然可以简化设计与施工,同时也会使建筑的表皮均质化并独立于人对于窗户的视觉经验和记忆。但大舍建筑师选择了前面的方式并从构造设计贯彻至施工,取得了精美细腻的实际效果。


另一个例子与建造逻辑的控制有关。如果从概念的纯粹性上讲,玻璃围墙和内部丝网印刷的玻璃盒子最好是等高的。实际建成后,外层的玻璃围墙略微高于内层的玻璃盒子。这是为了让玻璃围墙的主要支撑杆件在顶部水平方向和内层玻璃盒子的外圈柱网直截了当地连接,顺从了结构和构造的逻辑。所以,在这个建筑的室外,人们可以通过玻璃围墙的顶部水平支撑判断玻璃盒子建筑的结构所在,甚至在建筑体的东南角,内层盒子的结构柱和水平梁直接暴露在丝网印刷的盒子外和玻璃围墙的水平支撑相连,而且内层结构的水平梁梁高和水平支撑的高度差异也被清晰地揭示出来。建筑师对这一建造逻辑的进一步加强在于对玻璃围墙的垂直支撑的划分上,内部柱网和玻璃围墙相交处设垂直支撑,以此为基点向左或右500mm再设垂直支撑。所以玻璃围墙的垂直划分和垂直支撑完全依照了结构的逻辑而发展出自身的构造逻辑。在玻璃围墙的外表面,这一结构的支撑和划分逻辑表达得淋漓尽致,并与玻璃围墙的屋顶水平结构支撑形成视觉的整体。


其次,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很好地处理了和环境的关系。它和此前大舍设计并已建成的夏雨幼儿园相邻,都处于青浦新城夏阳湖的东侧两条小河道的交汇处。而在西侧,由于马达思班设计的浦阳阁体量过于庞大地横亘湖面,而且横向长度几乎占夏阳湖的一半,使得这个本身不大的湖面更显狭小。所以,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以一个紧缩的方形体量最少程度地占据场地,而夏雨幼儿园以平缓弯曲的底层外墙围合二层散落的立方体产生了垂直方向漂浮和水平向舒展于大地的效果,都为逼仄的湖面尽量保留了东向开阔的自然景色和消融于自然的建筑意象。


这个方形体量的办公楼还采用了使“建筑物体”趋于消失的设计策略,进一步守护了夏阳湖东侧的自然景色。在中国大规模的新城建设中,海德格尔在“筑·居·思”中提出的“接受天空,拯救大地”又有多少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有些许的体现呢。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的玻璃围墙和内层半透明的玻璃盒子,以建造材料的“轻”、“透明”、“半透明”消解了视觉经验中的物质属性,和场地、天光、景物、四时融为一体。然而,在这片开阔、空旷的场地中,“轻”和“透明”的同时又怎么不至于失去体量呢?玻璃围墙白色的支撑骨架(包括垂直和顶部水平支撑)以其实体性把建筑从天空、景物中划分出一个间距不断变化着节奏的框架。这个框架轻柔地保持建筑的体量,框架之间的玻璃因“透明”和“反射”而消失,半透明的玻璃盒子在内层则主要因位置的“远”而“模糊”成这个框架的背景。


然而,这个建筑精致而优美的视觉效果并不能阻止我们对设计概念的清晰度和设计逻辑的追问。


1,关于玻璃围墙作为独立边界的可能


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和夏雨幼儿园的设计都明显基于建筑师对场地的具体经验,而且始于在场地中划分出一个建筑的边界。在夏雨幼儿园中,围墙交替作为大大小小的院子的外边界和室内空间(幼儿学习生活单元)的外墙,这个边界和内部功能紧紧生长在一起。在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的第一轮草图里,可以看到玻璃围墙独立于内部的建筑。从建筑师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到设计初始便有“以玻璃围墙围起建筑物的构思草案”[1]的记述。如果这一构思能在设计中坚持实现,将会对夏雨幼儿园里开始探讨的边界问题进一步扩展,也会对设计本身带来极大的挑战并最后挑战我们已有的建筑经验。遗憾的是,在实际建造中,玻璃围墙与内部结构紧紧相连并进一步在表面显示了内部结构的逻辑。王家浩认为,玻璃围墙若发展“自我支撑”(free-standing)的概念将会使这个建筑更富成果。美国极少主义雕塑家塞腊(Richard Serra)的“扭矩的椭圆”系列[2](Torqued Ellipse, 1996-1999)就探索了巨大高度的钢板依靠自身的重力和弯曲而实现自我支撑,而且这些钢板往往在公共展示空间中划分出私密的空间。对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而言,并不是说巨大高度的玻璃必须像塞腊的钢板一样不需附加结构而实现自我支撑,而是说,应该发展独立边界的概念。塞腊对我们的启示在于,他从边界独立的概念出发,以钢板的扭矩而自我支撑,最终实现边界独立的概念。就概念的层面讲,玻璃围墙的支撑体系脱离内层盒子的结构比实际建成效果更符合设计的出发点,而玻璃围墙作为独立的的支撑体系并不是没有建造的可能。坚持独立边界及其可能性,必将对设计制造困难,但也会产生挑战我们已有建筑经验的独特成果。


2,内与外:玻璃围墙和内层丝网印刷的玻璃盒子关系的弱化


由于玻璃围墙是设计的起始点,内外关系因此成为建筑的重要主题。在三轮草图的阅读中,可以看到建筑师对这一主题的表达强度的变化,也可以看到其他一些主题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出现并相互影响。


观察建筑师的第一轮草图,可以看见玻璃围墙内部有8个小的独立体块沿着正方形的四边排列。这时的设计意图主要在于,探讨独立体块、剩余空间和玻璃围墙的关系[3]。如果没有玻璃围墙,独立体块之间的剩余空间将失去空间边界,也会失去和独立体块之间饶有趣味的相互关系。我认为,第一轮草图的三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概念上最强也最有意思,而且和建筑师场地感受的直觉也保持最为直接的关系。


第二轮草图,玻璃围墙变成二层以上的玻璃环,漂浮的主题(内层建筑底层架空)开始出现,8个独立体合并为5个独立体,内层盒子显示了聚拢的倾向。与第一轮草图进行概念层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一是漂浮的主题开始出现,其强大的概念力度使得“玻璃围墙”这个方案的出发点也一度改变为漂浮的玻璃环;二是玻璃环存在的合法性非常可疑,它紧贴于漂浮的内层体块上,照此逻辑,有与内层体块结合成双层外皮(Double skins)的倾向,这倒是合乎漂浮的主题;三是内部体块的独立性开始消失,剩余空间被分割开不再贯通,主要部分退缩到盒子内部;四是内院开始出现,成为剩余空间的残存记忆。


第三轮草图与实际建成效果比较接近,玻璃围墙恢复了独立性,而且在顶部没有和内层盒子的结构相连,我很怀疑只是建筑师没有画出顶部的连接,因为玻璃围墙的垂直划分已暗示了和内层结构的密切关系。内层盒子底层架空,体现漂浮的主题。内院通过由体块缝隙发展而来的缺口与玻璃围墙、内层盒子之间的一圈狭长的剩余空间联系起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这个建筑主要有内与外(玻璃围墙和玻璃盒子),漂浮这两个主题,后者主要由内层盒子完成,而且漂浮的主题一度使设计的出发点(玻璃围墙作为场地的初始划分)和内外关系趋于消失,这充分反映出建筑师对设计出发点的摇摆不定;第一轮草图中剩余空间和独立形体的关系实际已失去,剩余空间转化为内院和外部狭长剩余空间的连通,这通过内层盒子的底层架空以及内层盒子在西北、东南角的切口实现;内院的产生是由于独立体块的连接后形成的,本质上仍脱胎于剩余空间。如果再分析实际建成效果,玻璃围墙和内层盒子在结构上的相连和对结构关系的进一步表达,使得内外的对比关系被进一步弱化。


3,上与下:漂浮主题的模糊和外在表达


对于内层盒子而言,它主要表达了漂浮的主题。我们可以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Villa Savoy)为对照。我相信大舍在第二轮草图中发展的漂浮主题是来源于场地经验的,夏雨幼儿园也已出现过漂浮主题,它是以二层散落的盒子悬浮在连续围墙之上来表达的。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则以底层架空而实现。对于萨沃伊别墅,可以看到柯林·罗(Colin Rowe)对柯布西耶的转述“基地是一片开阔的草原……别墅仿佛是空气中的箱子”[4],这个“空气中的箱子”也是以底层架空而实现。那么,建筑如何上升到二层以上的盒子就是这个漂浮主题的核心问题。我们看看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在底层,电梯间和主要楼梯封闭在西北的方形体量之中,作为快速有效的交通空间;东南有一个封闭的直跑楼梯上到二楼;唯一暴露在底层开敞空间中的“楼梯”是位于内层盒子之外的建筑主立面一侧并沿主立面展开的坡道。可见漂浮主题的核心和趣味是直接展现在盒子之外并在建筑外部可视的,成为主立面的一种直接表达。


再看看萨沃伊别墅,在底层,坡道位于退缩而进的体量中,在室外是不可见的,但在小小的室内以其相对庞大的体量占据着绝对中心的位置。螺旋楼梯垂直于坡道方向并成为一个独立的体量,它和入口处与柱子相连的桌子都有独立为“建筑物体”的倾向,而坡道以“建筑漫步”(Architectural promenade)的方式把这些建筑物体组织于可在层与层之间连续运动的视线中,同样的方式体现在二层的空中花园到屋顶平台的坡道中。厄特林(Richard A. Etlin)指出,雅典卫城散落在基地上的圆雕般的建筑群体被行进路线上的视点所平衡,而在萨沃伊别墅,柯布在埃及建筑般严谨的柱网布置中以坡道把室内一些独立的“建筑物体”组织起来[5],简言之就是柯布把雅典卫城群体的组织方式运用在小住宅的室内空间的组织中。这使得漂浮的主题在室内的上升过程中充满了趣味和神秘,同时也和埃及、雅典的历史先例发生了关联,而在室外,坡道只能在空中花园一侧的室外透过二层的横向长窗隐约被看见,既可视又被遮挡。如果以柯林·罗的“透明”概念来看内部坡道与建筑表面的关系,萨沃伊别墅无疑是一种现象的透明(Phenomenal transparency),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则是一种字面的透明(Literal transparency)。


把这两个建筑对比可见,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的漂浮主题主要是一种外在表达,并未转化为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动力,而萨沃伊别墅的漂浮主题单纯而有力地得到发展,并最终使得内部空间组织获得革命性的突破。


在内层盒子设计的一些细节上,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的漂浮主题也被弱化了。比如架空底层的地面上,方形铺地被交替镶嵌上两排精心选择的大小相似的白石子,这对于漂浮的主题而言是一种削弱,会使视觉停留在地面上。细部设计的精致并不等于概念的精致,甚至会是一种概念上的粗疏。若以萨沃伊别墅为例,底层入口位置的几根柱子顶部以梁连接,其中最中心的一根柱子托梁穿过大门,和门内两根柱子的梁相交。这样,会使得视线在入口位置更多停留在建筑的顶部,强化漂浮的主题。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一方面地面多是灰色、均质划一的方砖,另一方面暴露的屋顶梁架和复杂构造的檐部会使视线更多集中在上部,共同来加强建筑升腾之意。


4,“院”的普适性


由于脱胎于剩余空间,又在对角上存在开口,这个内院仍然具有向外延伸的原始愿望,内向性比较缺乏。内院的形成在方案的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形体挤压和操作的痕迹,比如东侧二三层出挑入内院的形体来源于第一轮方案8个体块中的中心小体块和东部体块的连接。


概念上脱胎于剩余空间,过程上产生于形体操作的结果,这个内院比较缺少现象层面经验的承载和表达也就不难理解。在这个院子的内部,视线总是在精致、光滑的玻璃表面停留和滑动,而不能使人体味院子里的天地四时。在中国的传统经验中,庭院或天井总是亮的,庭院四周的房子是暗的,就是身处房中而不进入庭院也能静观院中天地而神游。在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里,院四周的房间都以白色为主,明亮得与院子失去反差。院子里特意留出的观景大平台和伸入院中的平台,更多还是形体操作的结果,所看的更多还是建筑自身的形体变化和强烈的表面视觉效果。


5,设计逻辑


这个建筑在概念和设计逻辑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显示了建筑师对边界问题的持续探讨,而且最终实现的建筑都与边界发生积极的关系。夏雨幼儿园院子和室内空间单元(幼儿学习生活单元)交替布置并根据围墙的曲线变化而获得自身定位,这种布局无疑是由外(边界)而内(建筑空间)产生的。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也始于并最终保留了玻璃围墙的边界划分。如果把这两个作品与大舍之前的作品比较,基于场地经验的边界探讨显示出很大的意义,它使得建筑师脱离西扎(Alvaro. Siza)和张永和的建筑语言的影响,发展自我语言和表达。


如果说大舍开始发展自我语言和表达,那么目前还不够充分。把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实际建成效果与第一轮草图来对比,玻璃围墙的独立边界特征,独立体块和剩余空间的关系,玻璃围墙和剩余空间的整体性都基本上不存在了。尽管实际建成效果与第一轮草图在表面的形式上保持相似,但设计逻辑却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第二轮草图中发展的设计概念在内层盒子里完全取代初始的概念,二者碰撞交叉的痕迹也保留较少,在内在的设计逻辑的把握上不够连贯。


前面分析过玻璃围墙和内部玻璃盒子是不等高的,如果追求二者关系在概念表达上的纯粹性,也可以把玻璃围墙的水平支撑连接在内部玻璃盒子屋面的女儿墙顶部,从而使二者等高,当然这会增加水平支撑和丝网印刷玻璃、女儿墙连接的构造复杂度。显然,概念的纯粹性让位于结构表达、构造易行的建造逻辑。


由于设计逻辑的不够连贯,概念表达不够纯粹,使得建筑师始于具体场地经验的边界探讨这个极富个人特色的设计出发点滑向其他一些概念而弱化,在实际建造中又逐渐滑向了过于顺畅和熟识的构造表达,这些顺畅的构造表达和最后呈现的形象还不足以强有力地挑战我们已有的建筑经验,开启未知的状态。


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是近期出现的一个高品质的设计作品,本文从观念和设计逻辑角度(也涉及现象层面的经验表达问题)加以分析和批评,也算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了。






[1] 大舍. 设计与完成——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设计[J]. 时代建筑, 2006(1): 98

[2] www.pbs.org/art21/artists/serra/index.html

[3] 王方戟,范蓓蕾. 边界的承诺——“大舍”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之分析[J].建筑师, 2006(3): 65。作者对第一轮草图中独立体块、剩余空间和玻璃围墙这3个设计要素的分析比较准确,本文沿用这一提法。作者提供的三轮草图,以及对草图进行分析的研究视角也对本文颇有启发。

[4] Colin Rowe. The Mathematics of the Ideal Villa and Other Essays[M].P2. Cambridge: MIT Press. 1987

[5] Richard A. Etlin. Le Coebusier, Choisy, and French Hellenism: The Search for a New Architecture [J]. The Art Bulletin, Vol. 69, No. 2(Jun. 1987) , 264-278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