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浮三连宅 ]

王方戟

/




[ 提要 ]  文章通过对大舍建筑工作室设计的三连宅内部空间的分析,讨论了细小的尺寸和材料对建筑室内的影响。

[ 关键词 ] 三连宅;材料;改变

 

1978年,莫扎特的歌剧《唐璜》被拍成电影。导演Joseph Losey将电影中几乎所有的布景都设置在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设计的建筑中。从维琴察郊区的圆厅别墅(La Rotonda),到市中心的巴西利卡(Palazzo della Ragione),到奥林比亚剧场(Teatro Olimpico),再到Treviso的埃莫别墅(Villa Emo)。根据剧情的需要,每座建筑的真实状态都被改变。公共建筑被改变为私人府邸、剧场里的布景被假设为真实的场景、次要的空间被表现为主要的空间。圆厅别墅则被设置为电影中最主要的场景——唐璜的家。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通过电影的剪接,原本在郊外山丘上独立的圆厅别墅被描写成临河而建的房子,别墅的一侧成了波光粼粼的水面。

 

Rafael Moneo认为建筑根植于基地之中,基地是所有建筑无可避免的第一种材料。注1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在电影《唐璜》中,导演改变的不是圆厅别墅在视觉上的效果,而是这座建筑的基本材料的特征。这种具有支配性的材料被人从延绵起伏的山地偷换为平展轻柔的水面。从而使建筑在符合剧本中情节要求的同时呼应了主人公的性格。地面不但是建筑与基地的纽带,也是建筑的围合面中人唯一不得不接触的部分。地面材料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使Losey得以在不用变动圆厅别墅形象的前提下改变了它的性格。

 

在大舍建筑工作室设计的三连宅中,我感受到相似的地面材料对建筑的作用。

 

在四周坡顶独立住宅的映衬下“三连宅”显得非常独特。它那封闭而结实的外观也衬托了建筑内向的开敞和透明。简单地说,三连宅是三个横向空间支撑着的三个纵向空间,下面的三个横向空间之间是相互开敞的,上面的纵向空间则是相互独立的。它是设计来给三个能够共享基本生活设施(都集中在建筑的一层),但又有自己私密领域(建筑二楼三个独立的单元)的朋友的周末居所。

 

建筑中最先吸引我的是底层主空间与底层其它空间之间的高差。这是一个被用来强调主空间地位的高差,45公分高。虽然它的用意十分明确,但是产生的效果却超出了简单的功能性要求。

 

这个高度是层面间的差值,又是一个座席的高度。人们十分自然地坐卧其上,仿佛这不是地面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大家具。一个清晰的高与低之间的界限由于被人不断地占据的可能性而产生了相当的厚度,并开始变得含糊。经历这个高差是一个从正常室内地面往下走的过程。处于低处的空间甚至比内院还低。不过正是这个颠倒了建筑室内外高低关系的空间塑造了一个等同于河埠头的景象。这个室内 “河埠头”的铺地材料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用建筑师在苏州太平的一家砖厂特地挑选来的方砖满铺的。方砖使用的是与金砖一样的制作工艺,只是尺寸小了许多。而制作方砖的厂所在的地区正是明清为北京皇家建筑提供金砖的地方。从视觉感受上说,这种材料引起的是关于传统建筑的联想。然而,它作为地面铺装材料后所产生的性格暗示了一个有趣的结果。

 

砖被设想为一种受压的材料。Louis Kahn对砖的经典发问是这种观点的证明。他问砖想成为什么,砖回答说想成为“拱”。与被相互挤压在拱内的砖相比,作为铺地的砖不必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它必须接受不断的摩洗。它经历的不是瞬间产生、可以测算而且持续稳定的力;而是必须用时间来衡量的,缺乏规律并且永无至尽的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砖被不断磨损,不再显得坚硬沉重,而是表现出一种在常态下无法被观察出来的柔软、细腻的性格。这种柔软和细腻依靠的不是短时间的机械抛光,而是长期的生活打磨。砖的这种性格在诸多砖墁地实例中表现无疑。

 

在时间的催促下,被人不断摩洗的砖最终表现出丝绸般光滑细腻的表面质感。这时,这种固态的材料在本质上接近于水的质感。由于受磨程度的区别,砖的表面还会略微地起伏,就象水面的荡漾。砖铺地表面颜色的深浅随着周围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也象水面色彩随着环境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一样。

 

于是,我们十分容易地建立起三连宅室内“河埠头”与象水一般质感地面材料间的联想,进而建立起三连宅在地面材料的作用上与Losey所描写的圆厅别墅之间的联想。Losey利用剪接技巧来达到偷换建筑基本材料的目的,三连宅则依靠内部空间的逻辑展示了材料的魅力。其中建筑底层的45公分高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建筑中这种细微的高差关系如何给建筑空间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这在Carlo Scarpa的作品中可以找到类比的实例。Scarpa在威尼斯的Palazzo Querini Stampalia室内地面上设计了两种高差。一种是地面上划分的8公分宽1公分深的凹槽。这种1公分的细微高差使地面给人一个微微隆起的印象,就象地面上铺了地毯一样。坚硬的石头地面获得了织物般柔软的效果。区区1公分使材料的性格得到了变化。建筑内部人行走的区域全被架在40公分高台上,使这些区域象跳板一样孤立在房子中。这个40公分的高差暗示了被架高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岸”与“水”的关系。而威尼斯发大水的时候,建筑外运河里的水确实能溢进建筑,占据那些没被抬高的地面。在谈论Palazzo Querini Stampalia设计的时候Scarpa说:“我在京都的住处是一所小宅。当你打开那小小的门扇,会看见三滴水从上面滴下,嗒,嗒,嗒。它们被3到4米长的一小块地面吸收,地那边生长着正需要这些水份的三、四棵小草。它们竟然鲜花盛放……。”注2他引用了这个例子来说明,建筑完全可以在极其细小的空间、距离或范围内表现出蓬勃的生机。

 

在室内工程结束不久的三连宅中闭上眼睛,感觉中存在的便只有熟悉的桐油气味。桐油是内庭院中暴露在室外木地板上涂的防雨剂。建筑基地周围的地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桐油是这个地区河道里穿梭的木船的典型气味。将方砖铺地的底层比作水面,建筑二楼的三个相互独立的条形空间就自然是三艘漂浮着的木舟。上楼的三楼梯轻巧得舷梯一样,通过它们可以进入黝黑的船舱。“每当阳光撒到方砖上时,人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踏实,这是其它地面材料所未曾有的感觉”。 注3注视着这片地面,就好象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也仿佛看见了制砖工人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一直到入窑烧制的辛苦劳动。

 

三连宅的建筑师说:“古人可以每天踱步吟诗,而今天的人们在家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在三连宅这座现代的房屋里使用方砖铺地不知是出于补充的需要还是怀旧的表现。”注4江南水乡的船民们一辈子生活在船上,脚下的地面时刻在摇晃。这座周末居所的现代主人只有周末才会来这里轻松一下。虽然两者占据生活空间的模式截然不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共享了一种相同的不停摆动着的生活。

/



 


 

注1,Rafael Moneo, The Murmur of the Site, Anywhere Conference, Japan 1992, published in "Anywhere," Rizzoli International, New York, 1992.

注2,Carlo Scarpa Architect, Intervening with History, The Monacelli Press, Inc., and 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1999, p101

注3,摘自大舍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柳亦春的相关言论

注4,同上


(本文原载于《时代建筑》杂志2003年06期)

返回列表页